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师生参加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2019)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师生参加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2019




20191123日,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2019)在南昌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新华社、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社科院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讨论。本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南昌大学主办,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带领区域经济学专业师生十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彭继增教授主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委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上午的专家学术报告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委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主持。原国务院三峡办巡视员周维研究员作题为《长江经济带沿岸化工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的主旨报告。周维研究员指出,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园区面临着生态环境高压下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如何使化工园区实现环保达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园区规划布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管理要求、企业项目监管、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清洁生产等十二个方面详细讲解了长江经济带沿岸化工工业园区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研究员作题为《我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的主旨报告。陈耀研究员提出,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特殊类型,是依托水资源、水运条件、以及沿岸工矿和城镇形成的带状经济形态。流域经济具有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对流域生态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上中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的整体协调性,以据点和点轴带动的开发模式等特性。陈耀研究员提出,我国江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初步形成,但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难题仍待破解,中上游地区的脱贫攻坚与下游地区产业转移的脱节仍然存在,重化工沿江河布局的技术经济合理性面临挑战,为此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流域地区冲突需要更有效的合作机制化解。

中国地质大学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邓宏兵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与思考》。邓教授首先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发展质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提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一个地区经济效益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分享度的提升、经济创新与持续能力的增强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结构内部不断优化和协调发展的过程。同时,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有效性、协调性、分享性、创新性、持续性等属性。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思考,邓宏兵教授认为关注区域发展质量问题是新时代新特征决定的,正确理解区域发展质量的本质是前提和关键,建立区域发展质量研究体系应该界定区域发展质量的理论内涵、确定区域发展质量评价的方法、提出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路径和对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五大关系,加强从质量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魏博通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魏博通副教授从当前背景、指数构建、评价分析、空间演进、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报告》的内容。研究表明,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指数创新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支撑、创新效益上的得分不断上升,创新水平由不均衡向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类型发生跨级转换几无可能,极少数类型转换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创新投入得分的空间正相关程度不断加强,创新投入类型的转移存在高水平俱乐部趋同、低水平俱乐部趋同以及中高水平俱乐部趋同;高水平区域和低水平区域陷入了创新的自我锁定状态,低水平或者高水平地区创新的发展受邻域环境影响极小,低水平地区可能陷入了创新的“贫困陷阱”。推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持续增加创新投入,提升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培育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激发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活力;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区域联盟。

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钟业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钟教授指出,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偏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创新产出质量与产业层级有待提升;引领制造业创新能力转型与革新是长江经济带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支撑。钟教授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能力增幅迅猛上升,总体差异略有扩大,在波动变化中仍保持高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能力空间分布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空间重心持续向东北方迁移,迁移速度由快转缓;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中、低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空间演化形态各异,高技术产业以长三角中心城市极化蔓延为主,呈现单核极化模式演化;地理探测机制表明,人力资本、对外联系水平、高校资源、政策因素是导致制造业创新空间分异的主导影响因子,各因子交互作用后影响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加或双因子增强。

湖南大学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了城市群协同创新吗?——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实证》。李教授提出,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流动对于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尚未凸显;创新要素流动所伴随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促进周边地区协同创新水平的提高,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群际差异;互联网的发展,使创新要素流动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李教授认为加快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应着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有效的知识溢出补偿机制,保障自主创新积极性;同时,因施策,放大互联网的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效应。对于长三角城市群,一方面,政府应与其他地区形成战略联盟,向外输送高技术人才,避免研发资源拥堵;另一方面,各创新主体要利用好互联网媒介工具,扩大创新合作边界。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金融体系风险防范力度,打造安全高效的互联网金融体系,科学引导创新资本合理流动。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滕堂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关联》。滕教授从时间推移、空间演化和地理邻近的综合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动态演变特征,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实践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均不高、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度存在空间分异现象、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环鄱阳湖城市群还有成渝城市群均有一些核心城市的协调水平上升,空间溢出效应增强。滕教授指出,东部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重要省会城市属于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高耦合协调的地区,除了协调度较好的一些增长极或核心区域外,协调度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中西部连片的一些山区以及非沿江区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强调区域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下午的学术论坛共分为两场,22位专家学者汇报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学术论坛(一)上半场由安徽大学杨仁发教授主持,西南大学黄庆华教授、武汉工程大学万庆副教授点评,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邵汉华教授报告题目为《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能力,兼论市场整合的创新驱动效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白永亮教授报告题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工具理性》、内江师范学院唐洪松老师报告题目为《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机制探讨》、新华社主任记者王贤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年间》、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嵩报告题目为《区域协同创新、空间知识溢出与创新效率—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旭副教授报告题目为《非期望产出,空间异质性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评价》。学术论坛(一)下半场由江西师范大学钟业喜教授主持,湖北大学王润教授、南昌大学邵汉华教授点评。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阮文龙同学报告题目为《金融深化对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基于异质性资源依赖的调节效应分析》、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于海潮博士报告题目为《消费网络、边界效应与区域一体化》、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磊老师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杜宇博士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质量的空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研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叶云岭报告题目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湖北样本”和“江苏样本”》。

学术论坛(二)上半场由湖北大学张建勤教授主持,湖南大学李琳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白永亮教授点评。南昌大学陆海空同学报告题目为《设立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影响分析》、武汉大学孟晓倩博士报告题目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进及实施绩效评价研究》、于海潮博士的报告题目为《环境异质性对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的影响机制研究》、湖北大学童昀博士报告题目为《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县域尺度生态效率测度及稳健性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武汉大学邓明亮同学的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尹礼汇博士报告题目为《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学术论坛(二)下半场由江西财经大学朱丽萌教授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邓宏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滕堂伟教授点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康振楠同学报告题目为《产业联系的长江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功能网络空间分析》、武汉大学李姝凡同学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周西一敏同学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西南大学时培豪同学报告题目为《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约束能否奏效?——长江经济带例证》、武汉大学汪成鹏同学报告题目为《城市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来自长江经济带的证据》。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教授主持,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钟业喜教授、湖北大学张建勤教授分别总结学术论坛论文汇报情况,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委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作大会总结、宣布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2019)闭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由武汉大学发起成立,于2017930日在武汉大学成立,吴传清教授任专委会主任委员。首批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员共50 余人,成员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滇黔川渝鄂湘赣皖苏浙沪11 省市高校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年会“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不定期举办“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出版年度《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和学术期刊合办“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专栏。

2017930日,首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2018421日,第二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在安徽大学召开;2020年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将在武汉大学举办。(通讯员:邓明亮;图片:邓明亮、尹礼汇、杜宇、黄成、叶云岭、会务组)


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A416室    电话:027-68753143    E-mail:wcq501@163.com    鄂ICP备098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