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论坛会议】“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六期)成功召开


【论坛会议】“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六期)成功召开


2020115日下午,由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主办的“‘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六期)成功。论坛聚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学习心得交流,邀请华中科技大学钟书华教授、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钟晟老师、薄立明老师、夏晶晶老师、孟晓倩、尹礼汇、邓明亮作专题交流分享。论坛主会场设在国发院会议室,由吴传清教授主持,国发院王泉副院长、陈秀红主任、王兴文主任、金秋雨老师、冯偲佳老师参加论坛讨论交流,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平台参加本次论坛。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尹礼汇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详细介绍了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具体内容。尹礼汇博士指出,相较于“十三五”发展目标,“十四五”发展目标按照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目标要求,更加注重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更加注重发挥国内市场作用、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华中科技大学钟书华教授聚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刻理解、奋力践行科技发展新理念》为题作主题交流。钟教授指出,建议稿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党关于科技发展的新论述,也是“十四五”期间应秉承、践行的国家科技发展新理念。钟教授指出,“十四五”时期,一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二要坚持科技自强自立,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三要坚持“四个面向”,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聚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十四五”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主旨交流。吴传清教授从“十四五”时期“六新”主要目标,2035的“九大”远景目标,巩固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均衡/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养老产业,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等15个具体方面出发,对规划建议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薄立明老师聚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认识与实践》为题作主旨交流。薄立明老师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相关内容,从技术框架任务、三区三线解析、三调三线辨析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实践和思考。薄立明老师介绍,三条控制线的统筹划定仍然存在地类调查不准确、地类归类不准确、现行三线不统一,生态保护红线与基本农田保护相冲突等问题,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应从统一数据基础,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实现三条控制线落地,协调边界矛盾等方面着手。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孟晓倩聚焦“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题,在交流中指出,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能够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发展新动能、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孟晓倩介绍,“十四五”建议中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主要包括6个方面:(1)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2)合理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适当培育多个中心;(3)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4)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促进城市更加健康安全宜居;(6)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孟晓倩博士指出,与“十三五”相比,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强调要合理控制特大城市规模,适当培育多个中心;强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更加强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夏晶晶老师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首先详细介绍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总体决策部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关于“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所处阶段的基本判断,夏博士指出“十四五”时期顺利度过“环境库兹列茨曲线”拐点,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边际成本上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生态环境主次矛盾发生转化。“十四五”时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一是要推动绿色发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要促进区域协作,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三是要推进城乡共治,统筹推进城镇绿色发展和乡村绿色振兴;四是要加强空间管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精准管制;五是要实施重点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钟晟副研究员聚焦“提高文化软实力”,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解读“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建议”文化建设》为题,在交流中指出,相较“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次建议文稿对文化建设内容的表述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重点强调“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建设上升至引领全局地位;二是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具体明确,形成社会文明、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三是对文化产业空前重视,文化产业首次出现在一级标题,首次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四是面向“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强化。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是统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融合。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邓明亮聚焦“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认为“十四五”时期,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思路和策略,面临新起点、新思路和新策略。邓明亮首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形势、社会建设现代化面临新挑战、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新要求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新起点。关于“十四五”时期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思路和举措,邓明亮将其总结为“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七大举措、六个特点”。坚持“一个中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两大任务”就是突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两大任务;实施“七大举措”,就是要实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7大具体举措;对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议,“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议呈现“六个特点”,具体表现为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人民健康、将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突出强调数字化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强调基层社会治理等。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阐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在规划期内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五年,也是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服务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工作,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2020年举办系列“‘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论坛第一期聚焦疫后时代湖北省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二期聚焦疫后时代武汉市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三期聚焦“疫后时代新趋势与湖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论坛第四期聚焦“武汉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五期聚焦“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通讯员:邓明亮)

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A416室    电话:027-68753143    E-mail:wcq501@163.com    鄂ICP备098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