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论坛会议】2021年第6期珞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

2021年5月22日上午,2021年第6期珞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总第14期)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本期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主办,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多学科研究团队、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承办。论坛由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主持,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圈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为主题,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本次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彭智敏研究员的研究题目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彭智敏研究员在研究中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仍然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整体实力不强,认识程度不高,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功能定位相近、产业结构趋同,导致一体化水平低;三是一体化动作少影响小,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但不成熟。关于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彭智敏研究员认为第一是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这是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要强化危机意识、合作意识,消除不必要担忧,构建一体化新格局;第三要在完善创新的基础上,赋能新合作机制;第四要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第五是要在“协同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联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合力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张静研究员以《新发展格局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为题,详细讲解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础、成效、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张静研究员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仍然面临一体化建设“高开低走”“三多三少”(政府层面签订战略协议较多,实际落地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较少;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开展的合作较多,在产业融合、创新协同、体制机制等领域的探索相对较少;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动相对较多,而市场主体的合作相对较少)、一体化发展层次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明显、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尚未理顺等问题。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应着力开启新一轮顶层设计和范围扩容、进一步明确三省共同诉求和战略定位、推动“省会城市、次级都市圈同城化、省际毗邻区”三大地区开展合作机制探索。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范斐副教授、中南财经大学杨文毅老师的研究题目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杨文毅老师介绍,区域协同创新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创新主体间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创新服务等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创新发展空间,是区域一体化内涵从经济一体化向科技一体化的纵深拓展。协同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和创新环境等各种创新能力间的协作互动在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方面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城市创新效率反映了各城市科技资源配置状况的相对效果,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性。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应着力打通创新链条,加强城市内部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融合,并适当考虑周边城市的潜在影响,制定相邻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策略;努力提高区域创新活力,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扩大地区消费需求,以城市内部的协同创新带动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促进城市创新效率提升。

湖北经济学院李浩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共建共享实现路径》。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生态环境地位突出,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战略水源地和水能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区。伴随长江中游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推进,生态系统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集中连片污染、资源环境超载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李浩教授介绍,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共建共享应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洞庭湖—鄱阳湖—武汉湖群生态保护,擦亮大湖城市生态牌;二是加强三大都市圈生态空间管控,共保共建幕阜山—九岭山生态绿心;三是建设千里长江绿色廊道,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崛起新模式;四是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碳中和示范区,激发净零碳经济增长新动能;五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推进区域环境协调发展;六是大力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产业集群,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湖北工业大学何艳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开放发展》。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规模与贸易规模均迅速扩大,但仍然面临着贸易在全国的份额小、外贸发展不均衡、外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困境。何艳副教授指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话合作进入稳定期、中部崛起新局面、双循环新格局的新机遇新背景下,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开放发展应以“推动高水平开放,打造双循环下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开放格局”为目标,从政策支持、交通枢纽、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等五个方面发力。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开放发展的路径,何艳副教授认为一是要推动开放战略上的协同;二是要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三是要打造区域性开放平台;四是要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五是要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六是要共建区域创新体系。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李春洋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研究》。李春洋研究员介绍,武汉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丰富、规划实施框架基本建立等突出成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圈域规划对接”“构建‘两型’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环保共建共享”“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交通互联互通”等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随后,李春洋研究员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2021年度工作要点》等重大战略部署,介绍了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是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圈群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在论坛致辞和总结中,结合团队课题研究和实地调研情况,介绍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圈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的重大战略背景和重要现实意义,并围绕后续研究计划与参会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A416室    电话:027-68753143    E-mail:wcq501@163.com    鄂ICP备098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