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科研活动】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传清教授参加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


【科研活动】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传清教授参加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


2020119上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办“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座谈会”,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传清教授应邀参会,为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吴传清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十四五”时期武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路径和举措建议》。

吴传清教授研究团队提供的研究成果《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报告》收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材料汇编》。该调研报告内容涉及:武汉市发展定位、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等。

“十四五”时期武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路径和举措建议

武汉市是国家相关部委(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批准建设的7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2014925日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武汉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也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函件中明确要求武汉提升“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国家交流中心”功能。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武汉建设“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是谱写武汉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利用武汉智力资源密集优势,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执行力。深圳市2008年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坚持以《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6)》为引导,围绕“五大目标、十大工程、五大保障措施”,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和实施,成为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样板城市、标杆城市。借鉴深圳经验,武汉市应加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谋划和规划引导,明确建设目标、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坚持“一章蓝图干到底”。持之以恒地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年度计划,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坚持实施第三方评估,不断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梳理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短板,发布年度《武汉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

2)加强国家级开发区改革与创新发展。开发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开发区发展必须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利用之路。发挥好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不断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3)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创新平台发展。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创新网络,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东湖实验室、光谷科技大走廊建设。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信息光电子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光电子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生物产业、北斗产业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4)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所在。产业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载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优化产业发展路径、模式以及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实现选择。加强统筹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聚集高端生产要素、创新资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培育计划,重点产业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全国性、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5)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头部企业梯次健康发展。 


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A416室    电话:027-68753143    E-mail:wcq501@163.com    鄂ICP备0981234号